记者寒冰报道,近期中国足球界涌现出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,那就是本土的年轻教练团队。随着36岁的邓卓翔出任三镇队代理主帅,再加上刚满45岁的邵佳一执教西海岸队取得亮眼开局,再联系到谢晖、李霄鹏等之前以“少帅”身份开始的教练生涯,以及中甲的李金羽等一众教练,他们在各自位置上都有着出色的表现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历练于各年龄段国家队的陈涛、郑智、黄博文、于大宝等教练,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推动着中国足球的进步。
长期以来,虽然外界对于青训的关注主要聚焦在青少年球员身上,但年轻教练的体系化培养同样至关重要。事实上,成功者虽然凤毛麟角,但本土少帅群体却在不断扩大。
自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化以来,少帅的身影在足球圈内并不罕见。当年甲A揭幕赛季,就有众多年轻教练崭露头角,如周穗安、唐鹏举、殷铁生等。而今,职业化三十余年过去,以少帅出道的本土教练还有许多,如沈祥福、马林等人,他们都在各自的执教生涯中有所建树。
在过去的岁月里,一些本土少帅已经在教练岗位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。例如殷铁生在执教山东队时帮助球队拿到足协杯冠军,沈祥福率U20国青打进U20世青赛16强,成耀东执教上海国际时仅以微弱差距屈居亚军等。而最为耀眼的少帅当属高洪波,他不仅带领厦门升至中超,还执教亚泰爆冷夺冠,创造了中国顶级联赛冠军教练最低龄纪录。此外,他在国足的执教经历也堪称辉煌,逼平世界冠军德国,赢得东亚杯冠军等。
如今,新的本土少帅们正在崛起。他们大多数出身于职业球员,与欧洲多为球星退役后进入教练领域的“球星系”有所不同。随着前辈本土教练逐渐退出历史舞台,近年本土少帅的数量不断增加,他们的执教经验和成绩都值得期待。本赛季中超的邵佳一、谢晖等人已经展现出他们的实力和潜力。
此外,在男女足各年龄段国家队中,本土少帅也开始初步形成规模效应。他们利用高科技可穿戴设备和大数据平台等先进科技手段,可以更快更好地学习国外先进技战术理念。而且,随着欧洲“学院派”少帅的崛起,国内也具备了产生“学院派”本土少帅的基础。
相比球员青训,本土年轻教练的系统化和成规模培养同样需要提速。建立从青少年足球起步,逐级向上进入职业足球的本土年轻教练培养体系,对中国足球的可持续发展将是更有力的推动。只有既有数量又有质量的本土年轻教练形成金字塔构架,才能撑起中国足球的庞大体系。因此,对年轻教练的培养和成长,我们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。